2011年,我在重庆万州调研农业,当地种田的农民大多是五六十岁的老人。一位生产队队长向我提了一个问题:「十年后谁来种地?」
这个问题在我心里搁了十年。
当年种地的老人,现在也有六七十岁了,还能种多久的地?农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,村子里的地荒了。我回老家农村,看到野兔在田间横蹿,这种场景已经很多年没见到了。
随着中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,我预计未来农业人口占比约10%。这意味着,更少的人需要更高的生产效率,才能满足一个14亿人口大国的食物需求。
2020年3月,我提出一个观点「农业迎来最佳创业时机」,认为农业供需矛盾倒逼农业必须向规模化发展。未来中国也将跨过机械化阶段,直接进入智能化阶段,就像从现金支付直接跨入移动支付一样。
在过去一年时间里,我和我的伙伴们调研了更多的农业公司,对中国农业创业的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,我们相信中国农业未来将会诞生30家千亿级公司,100家百亿级公司。2021年2月,国家高举起「乡村振兴」的大旗,宏观政策的出台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判断。
在此文开头,我们先表达两个观点:
第一,时代呼唤新的农业创业公司。目前中国比较大的农业公司,往往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创建起来的。那时候行业一穷二白,前辈企业家们通过资源的整合、个人的勤奋努力,抓住了时代孕育的机会,造就了现在的千亿级公司。
不过,随着新的技术和组织形式在农业的应用,市场需要更加适应当前形势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新农业公司。原有的优势,可能变成新的绊脚石。新一代的农业创业者将有更多的机会崭露头角。
第二,农业很难诞生垄断市场的巨头,未来将是百花齐放、各有所为的局面。这主要是因为农业产业链特别长,也特别宽广,每个环节都有很多机会。并且,农业涉及数亿农民的切身利益,国家反垄断的监管会更加严苛。
接下来,我们逐一梳理具体领域的创业机会:
种子相当于手机产业的芯片。这种产业核心命脉,如果主动权不掌握在自己手里,无异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。举个例子,中国现有的玉米、大豆等作物,依赖大规模进口。这些作物构成了猪饲料的主要成分,如果玉米、大豆价格上涨,猪肉价格必然上涨,而猪肉对CPI(居民消费价格指数)的影响毋庸赘述。
不过,种子业作为产业核心命脉,未来必然是由国家掌控。创业者在这块的机会并不大。
仅仅2021年开年以来,我们就调研了多家有机肥料创业公司。中国农业过去的发展,离不开化学肥料的大规模使用。但是化肥的过度使用,导致土壤板结、肥力下降,造成了很多环境问题。
与养殖业相结合,有机肥料在中国是一个有着巨大机会的市场。
中国的养殖业每年生产动物粪便约40亿吨,各级政府通过资金补贴的方式支持规模养殖户对粪污进行处理。对于养殖场和政府来说,这是成本和负担。如果有创业公司能回收粪污,通过生物发酵处理,制成有机肥料,在市场上销售。这样既减轻了养殖业负担,又能赚钱,还能改善土壤,帮助国家解决重大环保问题,这是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两者兼备的事情。
2020年10月,国家印发《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提出,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%以上。我们估算过,这至少是3000亿市场。不过,做这个既要懂技术,又要找市场,关键还需要创业者有放眼国家、放眼未来的大格局,不仅仅满足于在当地做一些赚钱的生意。
过去的农业是「望天收」,但是未来要做成规模化、现代化的农业,肯定是利用技术来监测和控制生产各环节数据的,比如温度、湿度、土壤、肥料水分等等。未来10年,随着中国农业规模化的发展,这肯定会诞生一大批的农业技术服务公司,不管是硬件还是软硬结合的创业公司。
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生产很多已经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。中国相比虽然属于后发,但有个优势是,轻装上阵,没有包袱,并且赶上了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变革。这让中国可以直接跨入到农机智能化的阶段。
譬如,无人驾驶目前在中国完全开放的城市公路行驶实现落地很难,但在一望无际的农田里,却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。不过,这需要创业者做重,纯粹的轻公司价值不大。
狭义的农业生产包括种植和养殖,不同的品类,也有不同的价值。比如说种植业分主粮作物和经济作物,前者包括小麦、水稻、玉米等等;后者包括蔬菜、水果、药用作物等等。对创业公司来讲,需要选择从合适的品类切入。
种植、养殖业未来必然往品牌化方向发展。农产品品牌创业公司,通过标准化、规模化的生产,做出高品质的、差异化的产品,获得更高的溢价空间。譬如某个猪肉品牌,其生猪10个月才出栏,分割出来的肉有漂亮的大理石花纹,直接煎猪排特别好吃。当时在超市里买的时候,一斤同部位的肉能比普通猪肉贵上一二十元。
支撑起农产品品牌化发展趋势的是,首先是中国数亿中产阶层人口的诞生,以及由此而来的消费升级,他们对健康、安全、品质会提出更高的要求。
其次是下游销售渠道的革新。类似社区团购的模式聚集了大量消费端的需求,反向向生产端提供大规模的、稳定的订单,可以推动上游生产企业愿意更大规模的投入。有恒产者有恒心。
此前我们专门分享过餐饮半成品的创业机会,它的上游其实就是农产品的加工。经过初步加工的净菜,或者洗净、切好、搭配好的半成品能够降低餐馆成本,也更加健康卫生,从而提升餐饮行业的效率。
对于创业者来讲,半成品的产品研发,通过社会化供给的协作,把非标进行标准化改造,能够避开巨头和小贩的双重竞争,无论是to B还是 to C,都有很大的创业机会。
随着国家对西部的基础建设、生态建设投入,未来农产品从西往东的物流肯定会诞生几家百亿级的公司。中国过去以服务电商为主的物流公司,大都是从东往西,比如四通一达等,主要诞生在江浙。
不过,未来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主要在西部,新疆、西北、四川、云南农产品要运往东部沿海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。所以,未来在西部一定会诞生一批从西往东的物流公司。
此外,农业和其他产业相结合,比如旅游、养老,也能诞生大的机会。
农业和旅游能够天然结合在一起。疫情之后,未来大型旅游热门景区的一部分人会分流到小众景点,其中包括乡村游。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,它又可以跟亲子游、体验游、周边游相关联。
乡村振兴之后,农村会变得生态宜居,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养生的聚集地。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,对老年人来说,有着很好的吸引力。若是能够解决医疗保障的问题,很多老年人愿意在乡村长时间度假。
最近,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宣布辞去拼多多董事长职位,准备「摸一摸十年后的石头」,专注研究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。2015年,我和黄峥第一次见面,当时他新创业半年。我们天马行空聊了5个小时,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农业。我记得聊到他的初心,他说,那两家电商巨头,一个解决了服装,一个解决了3C,但是他们都没有解决农产品的问题,那我来试试吧。
六年过去了,中国的农产品流通状况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,但是农业现代化、农民美好生活的发展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「十年后,谁来种地?」依然是一个问题。但是,至少我们看到了,很多有情怀、有梦想的创业者投身于这个行业,践行自己的初心。
这是一个又脏、又累、回报周期漫长的行业,需要创业者有韧性,长期坚持;接地气,懂得中国最大群体的多样性、复杂性;有长远的眼光,优先考虑农民的利益。
尽管有种种挑战,不过「三农」是未来最重要的趋势。未来如果有100家百亿美元公司,可能有70家和农民、农业、农村相关。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和研究这个领域,期待更多农业领域创业者和我们交流。
3月31日晚上8点,我们将在「李志刚聊创投」视频号直播分享农业领域创业趋势;4月10日下午,我们将在南京组织「李志刚创业圆桌会·农业」,交流农业创业机会和问题。欢迎创业者们报名。
(李志刚:山海成长营创办人、新经济100人创始人兼CEO,著有《九败一胜: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》和《创京东》,在美团、拼多多A轮时,就发现、判断并帮助他们成长。联系邮箱: BP@newtop100.com )